《端午》古诗屈原三年级

大厨家 2024-11-29 09:48:32 菜谱做法 67 ℃
正文
《端午》古诗屈原三年级

《粽香千里,龙舟竞渡——古诗屈原颂端午》

端午节,又称龙舟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源于对屈原等爱国诗人的纪念,端午节历史悠久,习俗丰富,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,古诗中,屈原的《端午》最为脍炙人口,传颂千古,本文将对《端午》进行分析,并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。

屈原,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,他忠诚于国家,关心民生,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,公元前278年,楚国被秦国所灭,屈原痛心疾首,毅然投江自尽,以身殉国,当地百姓为了敬仰他的忠诚,举行了许多活动来纪念他,其中包括赛龙舟、包粽子等习俗,一直流传至今。

《端午》古诗屈原三年级  第1张

《端午》这首诗,描绘了屈原投江前后的景象,诗中写道:“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支艾,门头插艾叶,食粽献江鱼。”这里的五月五日午,正是端午节,诗人以艾叶、粽子等细节,展现出浓厚的民间风情。

端午节在古时是一个驱邪防疫的节日,五月五日,正值仲夏,气温升高,病虫害滋生,人们希望通过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来驱除瘟疫、邪气,插艾叶、佩香囊、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,都具有防疫保健的作用,而粽子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食物,其形状似舟,寓意着拯救屈原、慰藉英灵。

《端午》古诗屈原三年级  第2张

在《端午》这首诗中,屈原以民间的视角,描述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,诗中写道:“喧呼掷砖块,竞渡船航划,举国若狂,喜观水上争标。”这里的掷砖块、竞渡船航划,正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,诗人用掷砖块来形容观众为竞渡船加油助威的场面,生动地展现出端午节民间热闹非凡的氛围。

《端午》诗中还写道:“缅怀忠烈魂,千载共悠悠。”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忠烈魂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,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人们纪念屈原等忠烈魂,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,激发爱国情怀。

《端午》古诗屈原三年级  第3张

《端午》这首诗,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寓意,展现了端午节的民间风俗、文化内涵以及爱国主义精神,时至今日,端午节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历史、文化、爱国主义的传承和弘扬,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更要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激发爱国主义情怀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