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小锅米线的历史故事

大厨家 2025-02-15 09:24:40 菜谱做法 98 ℃
正文
云南小锅米线的历史故事

云南小锅米线的历史故事

: 有关米线的背景:

米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。

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。

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,湖水清澈如碧,湖畔垂柳成行。

湖心有个小岛,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,而且翠竹成林,古木参天,景色优美幽静,空气清新宜人,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,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,但因为埋头用功,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,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。

由于饮食不正常,天长日久,身体日见消瘦,贤妻十分心疼。

云南小锅米线的历史故事  第1张

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,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,可以让汤保持温度,

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,还能更加爽口。

于是她先把肥鸡、童子骨等熟好清汤,上覆厚厚鸡油;米线在家烫好,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,之后加入米线,鲜香滑爽。

书生也喜欢吃,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。

后来,书生金榜题名,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,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。

云南小锅米线的历史故事  第2张

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,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"过桥米线", 此事一时传为美谈。

小锅米线起源于云南玉溪市,当时只是在玉溪流行。真正让它普及流行的是翟永安。他玉溪金官营人,幼年丧父,家境贫困,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,改嫁一位四川卖饺担担的男人,继父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翟永安。继父死后,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。20世纪20年代初,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,煮米线,煮饺子,叫卖与昆明大街小巷,并结合之前经验不断加以改进。1938年,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。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锅煮品店,他的煮品店生意最好,后面卖的煮品当中,米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。至此小锅米线便在昆明名声大噪,广为流传。

小锅米线发展至今,已经在云南各地流行了起来,做法基本一样,口味各有千秋。变的是日渐丰富的口味,不变的是大家对于美食的追求,对生活的热爱。所有的产品都是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,小锅米线的流行便是通过翟永安的匠人精神。让小锅米线做的更美味,更健康,这也是我们老仓醋米线在一直践行追求的。我们致力于让小锅米线成为我们云南的特色名片!

小锅米线有几年的历史

小锅米线起源于云南玉溪市,当时只是在玉溪流行。真正让它普及流行的是翟永安。他玉溪金官营人,幼年丧父,家境贫困,母亲到昆明织布为生,改嫁一位四川卖饺担担的男人,继父把一套做饺担担的谋生手艺传给翟永安。继父死后,翟永安便沿街挑卖饺担担。

20世纪20年代初,他把玉溪小锅煮品的制作方法用上,煮米线,煮饺子,叫卖与昆明大街小巷,并结合之前经验不断加以改进。

云南小锅米线的历史故事  第3张

1938年,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经营。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锅煮品店,他的煮品店生意最好,后面卖的煮品当中,米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。

小锅米线有十三年的历史。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,主要特点是,米线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锅煮沸,里面加入鲜肉,米线。

米线是经过用大米发酵,磨浆,澄滤,蒸粉,压制,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。小锅米线具有熟透迅速均匀、耐煮不烂、爽口滑嫩、煮后汤水不浊、易于消化的特点。